中国铁合金网:兴和县:绿能涌动 “风光”无限
风电机组在草原上划出遒劲有力的弧线,连片光伏板如湛蓝铠甲铺满沃野,缕缕阳光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
从资源富集到产业落地,从绿电惠民到产业升级,兴和县正以得天独厚的“风光”禀赋,将绿色能源化作驱动振兴的澎湃引擎,书写着生态与经济同频共振的可持续发展答卷。
风光为基:从绿能富矿到产业实景
“兴和县的风光资源是‘老天爷赏饭吃’,据测算,年均日照超2800小时,水平面总辐射量达5800MJ/㎡—5929MJ/㎡,可利用风能功率近800—1000万千瓦,近30年年均风速3.1m/s,这为发展新能源打下了硬基础。”兴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赵飞手持资源勘测报告,自豪地介绍着“绿能家底”。
经测算,兴和县全县风电可装机容量约324万千瓦、光伏可装机容量约292万千瓦,是名副其实的“绿能富矿”。如今,这份资源蓝图已转变为产业实景,建成风电场7个、装机容量797兆瓦,光伏电站3处、装机容量127兆瓦,每年稳定输出清洁电力超20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25万吨),让“风光”真正变成了守护生态的绿色动力。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海泰新能的落地,1GW光伏组件与支架项目的建设,实现了从“发电”到“造机”产业链的初成,为兴和绿能产业注入了硬核制造力量。
绿电惠民:从项目扎根到乡村振兴
“过去靠风吹日晒种庄稼,收入没个准头;现在凭风吹日晒搞光伏,阳光真成了进账的‘黄金’!”兴和县鄂尔栋镇海窝子村党支部书记曹杰的感慨,道出了当地村民共同的心声。
兴和县早在2019年便开启绿电惠民实践,投资3亿多元建设光伏帮扶项目。该项目于当年6月24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规模50.902兆瓦,涵盖35个村级光伏帮扶电站,覆盖全县9个乡87个脱贫村、6749户脱贫户,项目年发电量超8600万千瓦时,纯收益约4700万元,为每个脱贫村年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多万元。
2025年正值“十四五”收官之年,兴和县再投入1.18亿元推进光伏项目。项目精准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规划建设交流侧容量26.12兆瓦、直流侧装机容量31.62808MWp的光伏电站,以10千伏电压等级分多个接入点并网发电,让“阳光收益”直抵农户。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光伏效益分红及就近就业等方式,项目直接惠及村民,成为驱动共同富裕的绿色引擎。据测算,该项目运营25年预计贡献税收超千万元,既推动乡村能源结构绿色转型,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根基。
绿色转型:从能源革命到产业升级
绿电的价值,远不止于供电与惠民,更在催化传统产业进行“绿色蝶变”。今年4月,兴和县铁合金绿色供电项目正式开工。作为乌兰察布市首个绿电使用比例高达60%的示范工程,该项目为三美绿色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直流矿热炉铁合金低碳项目和乌兰察布市捷耀实业有限公司新建铁合金矿热炉项目提供绿色电力支撑,通过新能源替代传统火电,推动传统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转型。
据了解,铁合金绿色供电项目直接带动就业500人,年纳税1.7亿元。其中,三美公司依托绿电升级矿热炉技术,实现年产硅锰合金24万吨,年产值达20亿元,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展现出绿能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广阔前景。
风拂大地,光映沃野。如今,兴和县正以绿能为笔、以产业为墨,在广袤的草原上书写“风光”故事,描绘着资源增值、产业兴旺、民生幸福的绿色画卷,脚踏实地走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实践。
- [责任编辑:tianyawei]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