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码扩内需 中国光伏业强力应对欧美反倾销

政府加码扩内需 中国光伏业强力应对欧美反倾销

  • 2012年11月14日 10:03
  • 来源:

  • 0
  • 关键字:光伏
[导读]
中国铁合金网讯:当地时间11月7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产品,实质性损害了美国相关产业,美国将对此类产品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关税。其中,反倾销税率为18.32%至249.96%;反补贴税率为14.78%至15.97%。
 
美国出手之后,欧盟也立即跟进。11月8日,欧盟发布公告,称已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此前欧盟已经对上述产品展开了反倾销调查)。至此,欧盟也步美国后尘,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业内人士担忧,欧盟最终也会效仿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面对美欧咄咄逼人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政府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太阳能级多晶硅料进行“双反”调查。11月5日,中国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对于美欧的贸易保护,中国机电商会多次发表声明称,美欧的双反调查,严重扭曲了中国光伏产业及光伏产品对美欧出口的现状,“双反”关税必将严重损害全球绿色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消费者利益,将导致多输局面。
 
政府对策 多部委启动新能源项目刺激内需
 
国内多家光伏龙头企业一方面积极应诉,一方面则呼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大力启动内需市场,以应对当前的困局,并推动国内光伏业可持续发展。
 
10月底,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共同出台了启动内需帮助光伏企业“过冬”的一揽子计划,预计投资额度将超过700亿元。其中财政部在2009年实施的光伏发电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这一项目的补贴范围,由今年最初确定的1.7GW目标规模,扩大至3.2GW。国家电网10月26日也宣布,将全面收购10千伏及以下,且单个并网装机容量不超过6兆瓦的光伏发电项目的富余电力。国家电网的这一决定,对解决光伏发电并网难这一顽疾,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1月初,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和36家银行机构代表在河北保定召开秘密会议,讨论中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表示对光伏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11月10日,财政部、科技部、住建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通知,将在今年上半年金太阳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作基础上,于今年年底前再次启动一批示范项目。这是继国家能源局发布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后,又一扶持光伏产业的强力措施。
 
企业应对 向外投厂开拓新兴市场
 
政策面不断为光伏企业送过冬棉衣,光伏企业也在通过各种方式,一方面通过在第三国设厂,以此绕过贸易壁垒;一方面则加大国内市场的开拓力度。
 
英利绿色能源宣传部负责人王志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英利并没有因为美国的“双反”关税,而停止对美国的出口。“英利将继续致力于开发美国市场。英利不会停止对美国的出口,只要坚持在第三方国生产,就能绕开关税壁垒。”与此同时,英利还加大了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的拓展力度。“英利在拓展国内市场时,就将30%-40%的目标放在了分布式发电市场上。”
 
尚德电力媒体关系副总裁龚学进也表示,尚德电力在美国本土设立了光伏组件厂,该厂生产的光伏产品,就不受“双反”关税的影响。“此外,尚德还一方面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一方面积极开拓日本、印度、南美等新兴市场。”
 
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多晶硅行业专家马海天称,从另一个方面看,美国、欧盟的“双反”,对于驱动整个国内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利好消息。“我们的市场90%都依靠国外,这是正常的么?美欧的贸易保护,会倒逼中国发展自身市场,而且从近期出台的"金太阳"工程、"十二五"规划里发展绿色能源的政策来看,都能证明政府是支持国内光伏产业发展的。只有内需市场真正启动,国内光伏企业的落后产能被淘汰,中国光伏产业才能真正走上正轨。”(来源:互联网)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