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合金网讯:目前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已进入收尾阶段,逐渐堵死了这条外销通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开始通过在美国建厂来规避贸易壁垒。美国市场每年100%的增长,仍然让这些企业经不住诱惑,前赴后继地涌入。不过,在美国建厂往往面临着高昂的成本代价。
近期,包括无锡尚德、新奥集团等光伏企业纷纷斥巨资在美国建厂,而英利集团等公司也纷纷表示会寻找时机在美国建厂来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若不是因为贸易战,谁也不会去美国建工厂。”河北一家光伏组件企业高管表示。
上述河北光伏企业高管表示,中国光伏产品以低价和可靠的质量,横扫了欧美市场,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也让很多欧美大厂迅速衰落,美国众多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工厂均被淘汰,这逐渐引起了美国政府的不满。“于是借‘双反’之理由,意在将中国产品逐出国门,将国内市场留给本土企业。”
美国的“双反”在2011年10月开始正式启动调查程序,期间,美国商务部调查了中国的无锡尚德、英利集团等多家企业在美国的销售情况,还派专员到中国工厂来进行实地考察,于今年5月作出了初裁,对中国的各个企业在反补贴方面征收5%左右的关税,而对反倾销方面则征收30%~250%不等的高关税。
根据规定,将在今年10月做出终裁,该政策一旦正式施行,中国光伏出口美国之路将就此结束。
在“双反”初裁之后,一些中国企业曾以在台湾等地代工,试图来改变产地属性,以此来曲线进入美国,避开高税,但此举已经被美国商务部发现和高度关注,或将采取措施给予打击。
据业内人士表示,在8月20日,美国商务部安排3天针对中国光伏“双反”案的听证会,3天3场会,这是影响终裁的3场很重要的会议,但中国主要应诉企业悉数没有到场,失去了在听证会上申诉主张的机会。
据透露,在会上,美国多家本土企业均指责中国企业恶意规避美“双反”,指出中国企业通过出口硅片,委托在境外加工电池后再回到中国加工成组件是严重的规避行为,应该列入制裁,当即提出无论电池是否产自中国,也要将中国产组件一并列入“双反”征税。
目前美国商务部已开始调查这些规避行为,这些曲线进入美国的方式皆有可能被美国禁止。也因此,如今对很多光伏企业而言,想继续在美国市场销售只有两条路:一是,在高额的关税面前就此退出,二是,在美国投资建厂变身本土企业,以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方式来规避贸易壁垒。(来源:互联网)
中国铁合金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均不得擅自拷贝或转载,否则视为侵权,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特此郑重声明!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