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项目审批重新开闸 龙头企业或受益最大

多晶硅项目审批重新开闸 龙头企业或受益最大

  • 2011年06月27日 09:29
  • 来源:

  • 0
  • 关键字:多晶硅
[导读]

日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印发《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多晶硅厂的新建、扩产等规定。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竞争者涌入该行业。此外,《“十二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十二五”光伏发电装机总量目标已明确上调至10GW,较该规划初稿中的目标翻了一番。

  

业内人士表示,这意味着《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进一步落实,已关闭多时的多晶硅项目审批大门也将开闸。一方面将遏制产能过剩和低端产能扩张,另一方面则放开了大企业扩产的“禁令”,有利于大型多晶硅骨干生产企业做大做强。

 

多晶硅行业面临洗牌 小规模企业将被拒绝进入或倒闭

 

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要素,多晶硅行业由于增长过于迅猛,以及生产过程本身的高能耗、高污染,使之一段时间内都在“被限产”“产能过剩”的边缘,不少业内企业和投资面临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而工信部颁布的《准入条件》给出了一定的回答。

 

根据年初发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据计算,其资金需求大约在20亿-25亿元人民币左右。

 
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表示,政策部门最后会按照上述条件来确立门槛,对行业准入进行筛选。可以确信,这次开闸是一种有条件的准入,将会放行规模大、有技术水平、综合能耗低的企业,而对散、小企业将会拒绝准入。因此,多晶硅行业的资产重组将不可避免,行业洗牌也符合政策的预期。
  

他认为,“准入条件”出台之后,由于条件严格,一些高能耗高成本小规模的厂商将会关闭,但此类厂商由于本身规模小,故对市场的供需影响十分有限。而规模大成本低的企业迎来了持续发展,甚至扩大产能的机会。

 

政策释放扶持优势企业信号 龙头企业受益最大

 

准入政策的出台到“落地”,对于行业既有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普遍利好,已经成为共识。业内人士表示,准入政策释放出的明确信号是扶持优势企业、淘汰落后企业,因此,像保利协鑫、通威集团、保变天威这样已达标企业未来5年就可以借机加速扩张生产规模,在国内市场全面启动前占据有利位置。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