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硅片巨人同行

与硅片巨人同行

  • 2011年05月23日 09:56
  • 来源:

  • 0
  • 关键字:硅片
[导读]
  王禄宝相信:“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向能人请教,要与巨人同行”。在从事化肥生产的经营中,他花了3年的时间,与美国嘉吉公司谈合作,谈合资,对他的事业提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03年,王禄宝与同是扬中油坊人的“海归”施正荣博士相识相知,相见恨晚。作为多年的合作伙伴,王禄宝总是这样评价施正荣博士:“他既是杰出的科学家;也是精明的企业家;更是一位资本运作高手”。2007年8月16日,为进一步扩大国内硅片产能,他与施正荣合资成立了辉煌硅能源,总投资5亿美元,年产硅片1500兆瓦,国内规模最大。当年的辉煌一度打通了从多晶硅、硅片到电池、组件的光伏产业链,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晶硅电池组件价格的降低。

  王禄宝不断扩大国际化视野,不断寻求与行业巨人合作。在他带领下,无论环太、辉煌还是美科、吉星,与全球知名企业都有着紧密合作关系,如:美国MEMC、GT、应用材料,瑞士梅耶博格,日本NCT,韩国现代重工、三星等,海外口碑极好。2008年海外金融危机后,MEMC要将原本每片1.65美金的加工费压到1.29美金,王禄宝慨然决定:做!于是辉煌全公司全面动员开源节流降低成本,节约每一分钱,节约每一度电,关注每一个加工环节……最终一核算,此单竟然获得了较好的盈利。MEMC称,在金融危机来临之时,原有9个合作伙伴仅剩下环太一家。王禄宝是“整个亚洲最诚信的老板”。然而,行事高调的他做人低调,至今仍远离聚光灯。

  市场摸索多年的王禄宝明白,硅片市场终究会饱和。如果没有过硬品质、没有成本优势,产能再大也无法长久立足。他很快将眼光投向自主创新,寻找与科学巨人的合作。2005年起环太与浙江大学国家实验室主任杨德仁教授、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包信和院士等著名科学家合作,获得了单多晶项目技术专利。

  专业化才有未来

  也许是多年服装、化肥业残酷竞争的影响,王禄宝更加注重专业化分工,在普遍青睐“垂直一体化”的众多国内光伏企业家之中,显得有些另类。王禄宝坦言,光伏业发展的垂直一体化和专业化各具优势,长远来看,专业化更有前途因为更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技术优势,实现风险共摊。通俗说,光伏市场是“金字塔”结构,产业链下游的电池组件厂商总是多数,越往上游,需求越大。对于上游的硅片企业而言,专业化才能规模化,规模化才能降低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未来他将继续寻求与上下游公司的战略整合,如:美国MEMC、晶澳、大全、中电、韩国现代重工、三星等。全面共同打造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链。

  回顾光伏生涯,王禄宝用两个词形容:“激光速度”、“潮起潮落”。2003年前后,全国光伏企业仅有五六家,今年的上海国际太阳能展参展企业就已经有1800余家!最初的光伏业堪称暴利,敢投入就能做强。国内光伏业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2005-2007年狂飙突进,2007年达到顶峰;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爆发,2009年大幅跌落;2010年重新启动,今年3月以后再落谷底,4月的销量有史以来最低。他笑言,没有“大胸怀”,不能做光伏。面对新形势,光伏企业如何调整?王禄宝指出,光伏产业“暴利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产业链各环节都应努力降低成本。多晶硅料应降价,硅片、电池、组件要继续压缩空间,辅材料、设备等也要同步降价,这将有利于光伏业的健康发展。

  历经跌宕起伏,王禄宝对清洁能源行业仍情有独钟。他认为,太阳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因此,他已经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规划环太的未来。他的规划是,发挥自身技术、成本、规模、品牌信誉四大优势,以太阳能硅材料加工为基础,并进军LED照明材料生产,力争今年销售突破60亿元,2012年达到100亿元,未来2-3年内上市,并将开展一系列的收购兼并,最终成为在清洁能源业值得尊敬的材料供应商。

  记者的话:

  王禄宝说,光伏业资金、技术密集,最大的希望是政府制定融资、人力资源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同时优先发展光伏电站,进一步加大对光伏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一个“隐身”多年、刚刚走到前台的硅片巨人。王禄宝的身上,浓缩着江苏民营企业家的强烈草根精神。凭借这种执著与坚韧,他一路与巨人同行,向清洁能源产业的高处不停攀登。
 
  • [责任编辑:editor]

评论内容

请登录后评论!   登录   注册
请先登录再评论!